蓉城秋意渐浓,学术热情却如骄阳般炽热——2025年9月20日下午,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地区放射肿瘤学学术大会西放青年委员及临床试验分会场在成都盛大启幕。本次分会场以“学科融汇 医工智联”为核心主题,聚焦放射肿瘤学领域的前沿突破、青年学者的创新探索与临床试验的实践成果,为业界同仁搭建了一场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高端学术平台,呈现出内容详实、见解独到的学术盛宴。
一、食管癌与肺癌领域前沿探索率先开讲
大会首个环节,在何文武、魏阳两位教授的主持下正式拉开帷幕。四川省肿瘤医院的杨业教授以《食管癌高龄与共病人群治疗策略》为题,深入剖析了高龄及合并基础疾病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痛点难点,结合临床案例提出了个性化优化路径,为这类患者群体的诊疗提供了清晰指引;
展开剩余90%兰美教授的《食管癌免疫治疗的前世今生》则系统梳理了食管癌免疫治疗从起步探索到成熟应用的发展脉络,同时展望了未来联合治疗、精准靶向的创新方向,让在场学者对该领域的演进与前景有了全面认知;
王绎教授带来的《从早到晚 全程守护 肺癌患者更安心的免疫治疗方案》,创新性地从患者全程管理视角出发,结合最新临床数据与实践经验,为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具人文关怀与科学依据的新思路,引发了现场热烈讨论。
二、青年委员分会场:跨界融合与创新思维碰撞
下午13:00,青年委员分会场准时开启。冯梅教授首先发表致辞,她充分肯定了青年学者在放射肿瘤学领域的活力与潜力,鼓励大家勇于突破传统边界、积极探索创新方向,为青年学者的学术探索指明了前进道路。
本环节由王奇峰、常莉教授共同主持,学术分享亮点纷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宇熹教授以《雪域高原的生命守护——医疗援藏情,高原显大爱》为题,生动讲述了医疗援藏过程中肿瘤防治的艰辛历程与感人故事,传递出医者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让在场听众深受触动;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张洪溢教授的《肿瘤的T细胞免疫大数据智能解码》,则展现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前沿应用,通过具体技术案例,呈现了跨学科融合为肿瘤研究带来的全新突破,彰显了科技赋能医学的无限可能。
随后,在冉俊涛、向莉教授的主持下,学术分享继续深入。
四川省人民医院邬红教授带来《瘤内微生物重塑免疫微环境-机制探索到临床转化》,从基础机制研究到临床转化应用,详细阐述了瘤内微生物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靶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Cancer Science Institute Of Singapore的何佳倬学者分享《基于类器官模型的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从体外到体内的探索》,介绍了类器官模型在肿瘤研究中的优势与应用成果,为从体外实验到体内临床的转化搭建了桥梁。
从基础研究到跨学科合作,为胸部肿瘤研究开辟了新视角。该环节还特邀毛必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林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曹邦荣(四川省肿瘤医院)三位专家担任点评嘉宾,他们从学术严谨性、实践价值等维度对报告进行精准点评,进一步深化了学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为胸部肿瘤研究开辟了多元新视角。
三、临床试验分会场:聚焦临床实践与创新研究
下午15:00,临床试验分会场如期拉开帷幕。在李青松教授的主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孙冰教授率先分享《乳腺癌放射治疗系列研究——307经验》,结合医院多年临床实践,详细介绍了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技术革新、疗效数据与经验总结,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宝贵参考;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马代远教授以《综合医院肿瘤学科建设的难点与出路》为题,深入分析了综合医院在肿瘤学科建设中面临的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挑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引发了医院管理与学科建设领域学者的共鸣;
四川省肿瘤医院朱以香教授解析《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研究进展》,从疾病机制、诊断方法到治疗方案,全面梳理了肺癌脑转移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多元参考。
此后,在李剑平教授的主持下,学术分享聚焦临床试验的创新与突破。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胡程教授带来《IV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肿瘤放射治疗省略临床靶区的随机对照研究分享》,通过严谨的试验设计与数据结果,探讨了放射治疗靶区优化的可能性,为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患者损伤提供了新方向;
四川省肿瘤医院李林涛教授的《Liquid Biopsy-Driven HER-2 Subtyping in Breast Cancer: A Multimodal Fusion Model Integrating Raman Spectroscopy and ClinLabOmics》,展现了液体活检技术与多模态融合模型在乳腺癌HER-2分型中的创新应用,体现了技术融合为肿瘤精准诊断带来的突破;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迈教授分享《新辅助化疗联合抗EGFR治疗及免疫治疗贯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II期前瞻性临床试验分享》,介绍了多疗法联合应用的临床试验设计与初步成果,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靖教授带来《低剂量照射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放疗联合PD-1抑制剂所致肺损伤的机制研究》,从机制层面揭示了低剂量照射对放疗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提高肿瘤治疗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临床试验设计到机制研究,为肿瘤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探索提供了新证据。
本环节特邀郭俊俊(陕西省肿瘤医院)、缪继东(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陈梅华(四川省肿瘤医院)、王程浩(四川省肿瘤医院)担任点评嘉宾,他们围绕试验设计的严谨性、结果的临床转化价值展开专业点评,为临床试验的优化与完善提供了宝贵建议。
四、总结:学科交融促发展,青年力量启新程
王奇峰教授对本次分会场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分会场成功汇聚了放射肿瘤学领域的青年才俊与资深临床专家,学术交流中不仅展现了学科融汇、医工智联的前沿发展趋势,更彰显了西部地区放射肿瘤学界的创新活力与协作精神,为该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高质量学术活动,进一步推动领域内的创新合作与成果转化,助力提升西部地区肿瘤诊疗水平,为守护广大肿瘤患者的生命健康贡献更大力量。
发布于:四川省盛达优配-免费股票配资-深圳配资-配资网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